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

釋迦牟尼佛的故事(1)

5762074248244564292

乘象托胎

兩千五百多年前,印度有個很富裕的國家,迦毗羅衛國。國王名凈飯,王后名摩耶。淨飯王英勇能幹,撫恤百姓,深受愛戴。摩耶王后端莊秀麗,儀態大方,溫和賢淑。結婚多年後,他們仍然膝下無子。
在摩耶夫人40歲的時候,一個寂靜的夜晚,夫人躺在床上,睡夢中見到一頭六牙白象騰空而來,從夫人的右臂而進入腹中。不久之後,摩耶夫人懷孕了,這一下淨飯王和摩耶夫人都一掃二十餘年的憂悶。

太子降誕

日子在歡樂中過去,王后摩耶夫人懷妊足月,回母家生育是不可違背的風俗,但摩耶夫人提出要先到迦毗羅衛國都郊外的藍毗尼花園郊遊,再依風俗回母家生產。淨飯王便親自護送,到了花園后不久,摩耶夫人在一棵名為波羅義的大樹下生下太子,名釋達多。
太子的誕生有著種種瑞相。他在誕生後不久時,自行七步,口中言道:“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;三界旨苦,吾当安之。”這時天降淨水為太子淨身。
一位藍毗尼花園左近的婆羅門相者預言太子是未來佛陀,這讓淨飯王甚是堪憂,但更省油一種淨重之心。在不料太子出生七天后,母親摩耶夫人便不幸去世了。

儿時教育

摩耶夫人去世后,唯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撫育太子。嬰兒期由32名宮女協助姨母撫育,幼童期的太子聰明伶俐,秉性高超,性情安靜。七歲就延請名師課讀,學習五明和四伏陀。淨飯王更是讓太子學習武藝,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。
釋達多納妃
由於有相者預言太子將要出家修道,當釋達多太子成長為儀表堂堂的青年時,淨飯王就為他去了一位容顏端正、聰明智慧、禮儀具備的耶輸陀羅為妃。淨飯王為改變釋達多鬱鬱不樂的性情,除了用財寶女色之外,有想不出其他辦法。不過太子難免這種人性的要求,但聰明的釋達多,認為這種快樂不是長久滿足的人生,他雖居深宮,但已體察到當時印度社會階級懸殊的情形。表面上他有時會浮現出微笑,但他的內心是孤獨的。
淨飯王看到太子的笑容,異常開心。發願從此垂布仁慈,廣行德政,更是命令大臣及全國婆羅門學習治國濟世之法,祭祀祈禱,以祝福太子。就這樣,在歡樂的王宮中,釋達多太子和耶輸陀羅妃剩下了王孫羅睺羅。

釋達多納妃

由於有相者預言太子將要出家修道,當釋達多太子成長為儀表堂堂的青年時,淨飯王就為他去了一位容顏端正、聰明智慧、禮儀具備的耶輸陀羅為妃。淨飯王為改變釋達多鬱鬱不樂的性情,除了用財寶女色之外,有想不出其他辦法。不過太子難免這種人性的要求,但聰明的釋達多,認為這種快樂不是長久滿足的人生,他雖居深宮,但已體察到當時印度社會階級懸殊的情形。表面上他有時會浮現出微笑,但他的內心是孤獨的。
淨飯王看到太子的笑容,異常開心。發願從此垂布仁慈,廣行德政,更是命令大臣及全國婆羅門學習治國濟世之法,祭祀祈禱,以祝福太子。就這樣,在歡樂的王宮中,釋達多太子和耶輸陀羅妃剩下了王孫羅睺羅。

出城郊遊

釋達多太子在公眾受盡五欲之樂,但漸漸有開始厭煩起來了,他的心中一直有個更高的理想,還有更多的眾生。一天太子要到城外園林暢遊,淨飯王立即命令預備美觀馬車,打掃街道,路上不准有老者、病者、尸骸、窮者、乞丐,因為怕太子看到會生起厭惡之心。
但出了都城便遇到一位老者,太子問駕車人:“那是一個老人吧,身體極瘦弱,踏實刺客變成這樣的?還是命運生來就是如此?”
來到南門,又聽見茅屋中传出凄厉的嘶喊看到正值壮年的病人,肚子胀鼓,面色痿黄,痛苦万状太子含洎脱下镶有珠宝的外衣,盖在病人身上,太子不忍心再看到人生的痛苦不幸即回宫中,心自思维,作何方法得免哀老病苦之相。

2017年7月15日星期六

為什麼要學佛?

u_1495773296375
——“你為什麼學佛?”
    ——“為求平平安安。”
    ——“為求升官發財。”
    ——“為求身體健康。”
    ——“為求一段好姻緣。”

我必须告诉大家,佛絕不是神仙,佛不是萬能的,佛是有大智慧的人,是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。佛只能為我們指明一條解脫人生煩惱的道路,但無法替你消除煩惱。

實際上,佛就在我們的身邊,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。當我們有難的時候,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就是佛菩薩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過“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”。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佛,只是現在還沒有實現而已。在這世上,真正能讓人擺脫人生苦難的人,是我們自己,是我們的智慧本心。

我們學佛并不是迷信,如果你覺得學佛誦經,或者到寺廟裡燒香、拜佛、求籤就有佛菩薩保佑你可以祛病消災、永結良緣、大富大貴,那才叫迷信了。

我給大家舉個例子。有為學佛多年的女眾居士,她是一位家庭主婦,也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,每當寺廟有什麼活動,他都會參與,對出家師父也是恭恭敬敬的。她早晚都會誦經,精進修行。但是,她的生活並不快樂,有段時間甚至患上了抑鬱症。寺廟師父與她談話之後才發現她的問題所在。原來她學佛是有求而來的,比如:她布施是想要獲得福報,她誦經是想要得到功德,讓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,平安快樂。但是她做完這些事之後,她發現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,婆媳關係仍然存在問題,兒女依舊叛逆,夫妻感情也沒有變好,生活充滿是非,這一切都讓她感到苦惱,甚至對修行失去信心。

有一回,她問寺廟師父:“送什麼經消業障比較快?”師父告訴她:“所謂所謂的業障就是你的執著所產生的煩惱,只有徹底放下你心中執著的事物,你才能從煩惱之中解脫出來,這才是真正的消業障。如果你放不下你執著的東西,就算讓你誦完幾萬部經典,那也只是種點善根而已,還是不能解決你的問題。”

她似乎不太滿意這個回答,又問誦什麼經可以讓家庭平安。師父告訴她:“世間本無常,眾生都是隨業力而來,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,該來的總會來,不該來的永遠不會來,不管順境逆境,這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,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,一切隨緣吧!”但是她對這些回答都感到失望。

學佛的確是為了求福報,但這并不是佛教的宗旨,我們學佛就是學做人,領悟我們與生俱來的智慧,在繁雜的世界中澄清自己的心境,放下執念,讓我們幸福快樂,讓生活變得簡單輕鬆。

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

什麼是開光?

18172313990

開光是佛教用語,是指開啟儀式中,由一定修行成就的高僧通過持印誦咒,賦予并激活物品特殊的靈力,借佛光開啟我們自性的智慧之光。

開光步驟:

1. 準備法事:
準備法器、硃砂、毛筆、新毛巾(白色和黃色)、新化煞鏡(沒有用過的鏡子)、柳樹條、淨水(露水)。

2. 擇吉念經:
選出吉時,由得道高僧領誦經文,誦經時間一般為45分鐘;并在誦經的同時,眾法師圍繞開光物反復轉動,并用柳樹條將淨水撒於開光物品上。

3.去煞除塵:
最高法師右手持白毛巾(或者黃毛巾),在開光物周圍順時針擦拭三次,逆時針擦拭三次。其意義是擦去開光物過去的信息,達到淨化作用,為下一步注入陽氣做準備。

4.鏡注陽氣:
法師口中不停念誦經文,用鏡子對光的反射,照在開光吉祥物上,鏡子可以透視靈魂,聚集八方陽氣鎮壓陰惡靈,在誦讀經文的同時,將純陽之氣引入開光物之中;再次淨化開光物,賦予其陽氣和靈氣。

5. 神筆點砂:
佛教開光法師用加持過的神筆,蘸上硃砂,持筆凌空寫咒語。口中念誦“開光”。

關於開光的各種版本

開光是一種文化,一種儀式,是一種信仰。對於開光,有不同說法

佛教:
佛教認為,開光最早源於佛教。佛教稱“開光”為“開光明”、“開眼”、“開明”,主要是給觀音、如來等佛像開光。
在佛教看來,雖然萬物有靈,立地成佛,但通過開通度化,其靈性會更好,從更深的意義上講,也是在淨化內心,開啟內在的智慧。所以,佛教開館儀式一般都是很隆重。

道教:
道教開光也是由來已久,他們認為開光可以賦予吉祥物一種靈氣,賦予生命,能夠辟邪保平安。

台灣:
台灣的緣主認為,吉祥物開了光之後,人的各種願望就可以通過吉祥物直達佛教中心,讓佛知道你的願望和處境。

香港:
香港的一些佛友認為,開光是賦予開光物第二次生命,重新定義開光物的“生日”、“八字”,以適合主人,從而達到輔助主人的目的,並且需要高人來加持。

大陸:
在大陸,有人說開光可以辟邪,有人說開光有靈光護體,有人認為可以降魔伏妖等等。

關於開光的說法很多種,但不管是哪一種,開光的目的都是一樣的——希望佛祖菩薩保佑,吉祥平安。

結緣品一定要開光嗎?


開光,即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裡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,常會有人拿著佛像掛墜、佛珠、手串等結緣品說適開過光的,底下就有個問題,這些結緣品是否要開光才能夠結緣呢?

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到網絡上流傳的一組照片,是某寺廟的一些僧人圍著一排汽車,說是給汽車“開光”。這組照片引起很多爭議,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。按照佛教的儀軌和制度嚴格的講,大家所認為的“開光儀式”并不能叫做“開光”,可以叫做“加持”。

開光是佛教術語,釋迦牟尼在《一切如來安像三昧軌經》中講:”復位佛像,開光之光明,如點眼相似,即誦開眼光真言二道。“在《事師五十頌》中稱”開光“為”聖住“,”聖住“是非常標準的稱呼,意思是請佛和菩薩的化身與般若智慧安住於佛像內。

嚴格來說,“開光”只適用於寺院落成、佛塔落成、佛像落成與安放、以及佛經安放等佛教活動上。依照佛教的傳統,寺院、佛塔和佛像落成後,要選擇適合的日子,舉行致禮儀式,以表示供奉、安住等意!

開光儀式的舉行,是為了想大眾昭示佛法,表示佛法長住,提醒大眾不忘佛恩,精進修行,開啟我們的自性光明。所以不是人給佛像開光,而是佛像以其形象表其智慧,借佛光開啟我們自性的智慧之光。

有人認為,佛像一定要開光才有靈氣,這種認識是片面的。其實只要我們有非常虔誠的信心,佛是無處不在的。如法地、虔誠地迎請佛的智慧身融入到佛像,確實有助於內心對佛像生起信心,由此會得到佛的真正加持和幫助,有助於我們精進修行。

但是,如果奉請了一尊開過光的佛像到家裡,卻根本不修行,該造業繼續造業,該作惡繼續作惡,那麼還是要承受因果報應的,而且可能報應來的還更快,這點一定要注意。

所以,結緣并並不是一定要開光了才會靈。如果你的結緣品沒有開光,只要虔誠供養,精進修行,它一樣會很靈;如果你的結緣品有開過光,那麼你要更加注意修行,否則將承受更大的因果報應。

真正學佛人都應該知道的三句話

r_BEh_VVIq6_Pc_IAAAAAAFGJg45pz_UAAC8b_QKpx_Wc_AAUY_058曾經聽一位僧人說過:“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,一切眾生都是現在菩薩 ,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。”他告訴我在生氣的時候,默念著這三句話就是最容易消氣的方式。

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

佛陀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。遇到讓我們生氣的人,就想一想他們在上一世也曾經像我們現世的父母一樣,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,照顧我們,關心我們,疼愛我們,我們還會忍心憎恨他們嗎?

一切眾生都是現在菩薩

印光大師:“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,唯我一人是凡夫。”惹我們生氣的人都是在助我們修忍辱,助我們修行,我們應該視他們為菩薩。阿底峽尊者當年從印度到西藏,一路上專門帶了一個侍者,叫他用各種方式來激怒自己,為的就是可以有機會修忍辱。而我們現在遇到了惹我們生氣的人,相當於得到了免費的忍辱機會,我們應該感恩、頂禮他們,視他們為菩薩。

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

“我不敢輕於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”(《妙法蓮花經•常不輕菩薩品》)。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一點,不要局限於現在,雖然惹我們生氣的人現在還沒有成佛,但一切眾生將來都是必定要成為佛的,只是時間上早晚的問題,一切眾生都值得我們想佛一樣去尊敬,怎麼可以起憎恨之心呢?

每當遇到令我生氣的人或者事,我就會在心中默念著三句話:“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,一切眾生都是現在菩薩,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。”接著一直默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,這樣子,氣很快就會消了。